職位推薦
- 珍格醫(y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y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yī)療-醫(y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yī)藥-省區(qū)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yī)藥-醫(y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fā)布日期:2020-06-19 瀏覽次數:310
肺癌是最常見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鱗癌約占非小細胞肺癌的30%,與近年屢有突破的肺腺癌相比,肺鱗癌有效治療方法不多,患者預后較差。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不斷研究和深入優(yōu)化,肺鱗癌的治療有了諸多進展。
近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汪進良教授參與開展的“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肺鱗癌的Ⅱ期研究”成功入選2020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在全球腫瘤學界最高學術舞臺上展示中國原研藥物——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阿帕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展示了中國腫瘤學者的風采。本刊邀請汪教授為您深入解讀此項研究。
專家簡介
汪進良教授
醫(yī)學博士,解放軍總醫(y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
分子腫瘤與免疫治療專委會常務委員、秘書長
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腫瘤免疫治療專業(yè)委員會
常務委員、秘書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yè)委員會(CGOS)
姑息與康復分委會常務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腫瘤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姑息與康復專委會常務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藥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命關懷協(xié)會疼痛診療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評議專家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雜志》審稿專家
《中國腫瘤臨床》審稿專家
《癌癥進展》審稿專家
研究者說
原文視頻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0NJGZJY5RGnm6397tAk9w
?四大因素導致肺鱗癌難治,免疫治療或可改變局面
Q:
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肺鱗癌難治的原因是什么?其發(fā)病特征以及目前的治療現狀如何?
汪進良教授:我們都知道,肺癌患者中大約85%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腺癌和鱗癌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說鱗癌難治,其實是與腺癌相比較而言的,其難治原因主要有四點。
手術機會較小。從發(fā)病特征上而言,鱗癌患者很多為中央型肺癌,腺癌患者則更多為外周型。即使被診斷時腫瘤大小類似,因為腫瘤更可能侵犯肺門、血管等原因,中央型鱗癌患者更可能無法接受手術,造成了鱗癌患者的手術機會低于腺癌患者。
靶向治療機會較小。腺癌患者多存在敏感的驅動基因突變,如EGFR突變、ALK融合、ROS1融合等,在亞裔尤其是中國人群中,此比例可高達50%。這使得許多腺癌患者均可以接受適合的靶向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即可大幅改善生存率和緩解率,不良反應也容易耐受。而對于鱗癌患者,文獻報道存在敏感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比例低于4%,實際臨床中,僅發(fā)現1~2%的鱗癌患者存在突變,使得其接受靶向治療的可能性很低。
抗血管生存治療機會較小。對于沒有敏感驅動基因突變的腺癌患者,還可在化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另一種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眾多研究已經顯示,腺癌患者在接受以化療為主的基本治療后,加用貝伐珠單抗可以明顯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時間。但遺憾的是,由于鱗癌患者腫瘤侵犯大血管的風險較高,應用貝伐珠單抗后可能出現嚴重出血并發(fā)癥,導致此部分患者又少了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案。
化療方案有限。腺癌患者應用培美曲塞化療具有有效和低毒的特點,而此藥物被用于鱗癌治療時的療效卻不甚理想。培美曲塞單藥或培美曲塞聯合貝伐珠單抗是腺癌患者的有效維持治療之選,而鱗癌患者卻缺乏此種有效的維持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以上四大原因共同造成鱗癌的藥物選擇有限,治療預后不佳,這便是鱗癌難治的主要原因。
免疫治療的發(fā)展可能部分改善了鱗癌治療的現狀,對于PD-L1表達50%以上的免疫治療優(yōu)勢人群,可以考慮PD-1單抗單藥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PD-1單抗聯合化療?;熓趋[癌的基本治療手段,PD-1單抗則是最新治療技術,兩者聯合,可給鱗癌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
?聯合方案有效性與安全性出色,助力登上2020 ASCO
Q:
您參與開展的“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肺鱗癌的Ⅱ期研究”成功入選2020 ASCO,您覺得該項研究得到國際學術界關注與認可主要有哪些原因?研究的主要療效和安全性終點如何?
A:
汪進良教授:本項研究能夠得到2020 ASCO關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以上所說的鱗癌治療困境,其新診療方案相對更受學者關注。其次,目前化療是鱗癌的主要治療方案,但部分患者因為不能耐受化療、不愿接受化療等,經常詢問醫(yī)生自己是否可以如腺癌患者一樣接受Chemo-free——免于化療的方案,該項研究能否給患者提供Chemo-free之選成為人們關注之點。再其次,既往以貝伐珠單抗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治療是鱗癌治療的相對禁忌證,本項研究觀察了小分子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聯合針對PD-1靶點的卡瑞利珠單抗的療效和安全性,其是否具有出血不良反應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最后更重要的是,該項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結果出色,這是ASCO認可該研究的重要原因。
在焦順昌教授和胡毅教授的指導以及全科室成員的支持下,截至今年2月份ASCO年會截稿時,研究共入組了26例晚期肺鱗癌患者。在17例可評價療效的患者中,13例患者出現了明顯的腫瘤緩解,提示此方案的客觀緩解率可達到76%,另外4例患者病情穩(wěn)定,也就是說,所有患者的腫瘤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此研究的生存時間數據不夠成熟,預估無進展生存期(PFS)在8個月左右,與KEYNOTE-189研究中的PFS相似。不良反應風險方面,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多是單獨應用卡瑞利珠單抗和阿帕替尼時已經發(fā)現的不良反應,例如高血壓、皮疹、反應性皮膚毛血管增生癥(RCCEP)、手足綜合癥等,并無兩藥聯合后的新不良反應,在處理后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最擔心的抗血管生成治療的不良反應是嚴重出血事件,但在此項研究中并未發(fā)現。有數例患者在入組時,由于腫瘤侵犯主支氣管,出現了痰中帶血的情況,而在接受三個及更多周期的治療后,出血情況反而好轉,提示貝伐珠單抗的出血風險并不可類推到阿帕替尼。在本研究中,有兩例患者分別出現了間質性肺炎和高血壓,但在及時處理后患者可以耐受治療。
綜合療效和安全性數據,提示此方案可能成為未來有希望的鱗癌治療方案之一,也正因如此,該項研究獲得了ASCO 2020年會的認可。
?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或將成為肺鱗癌新選擇
Q:
目前,PD-1抑制劑聯合化療是晚期肺鱗癌的一線標準治療,該項研究中,您選擇以PD-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方案,是基于怎樣的考慮?此類方案的應用前景如何?
A:
汪進良教授:臨床中發(fā)現,肺癌患者應用PD-1單抗雖然有一定療效,但無論PD-L1表達情況如何,免疫單藥治療的總體緩解率相對有限。為應對此問題,免疫治療聯合其他方案成為新選擇,也即是說,當下已進入了免疫治療2.0時代。在制定該項研究的治療方案時,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已在其他領域顯示出良好的療效,而阿帕替尼等小分子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也在鱗癌的治療中顯示出了一些療效,藥物也比較安全,其嚴重出血風險較貝伐珠單抗明顯更低。在2018年和2019年的ASCO大會上,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已經在NSCLC后線治療中表現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本研究也考慮聯合應用此兩種藥物。
此次的積極結果也給了我們更多信心,后續(xù)在更多循證研究中進一步驗證此結果,以期為我國肺鱗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研究簡介
“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肺鱗癌的Ⅱ期研究”共納入26例晚期肺鱗癌,其中17例患者可評估,患者中位年齡67歲,男性占92.3%,臨床Ⅳ期百分比為57.7%。中位隨訪3.1個月(0.4個月~13.7個月)。結果提示,13例患者(76.5%)達到部分緩解,4例(23.5%)疾病穩(wěn)定。17例可評估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別為76.5%和100%。
300多萬優(yōu)質簡歷
17年行業(yè)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yè)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